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一样,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达到的新水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就为青年学生进一步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正确途径。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
要真正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就必须抓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的工作。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理论灌输的主阵地。1985年以来,我们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突破了沿用几十年的课程体系,由史入门,贴近现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学校仍然处于被动局面。究其原因,显然是同教学内容更新不够相关。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解决用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来教育青年学生的问题。否则,在新形势下势必出现有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对许多疑点和难点回答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改进教学内容方面,并且需要相应地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由于邓小平理论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由于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由于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成功地找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是我们跨向新世纪的灯塔。只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再造辉煌。因此,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高等院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势在必行。只有让青年学生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感,才能提高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才能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廓清各种思想迷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最近,从有些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富有成效。北京大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事例。按照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该校从1997年下学期开始,在文理科五个院系的三年级本科生中试点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此举一改过去总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上公共思想理论课的情形,到课率近100%,成绩之好也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中少见的。学生们普遍反映邓小平理论课开得很好,很受教育,很有收获。这个喜人的景象,既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又充分地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盼望祖国富强,渴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更好地贡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正好适应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为了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十五大的号召,在高校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努力完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这项思想建设中的根本性任务。我们相信,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一代青年学生,在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会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作者单位:中宣部理论局)